?高溫溫度傳感器(通常指測量范圍≥200℃,甚至高達 1000℃以上的傳感器)需在極端溫度環境下保持穩定、準確的測量性能,其性能要求需兼顧測溫精度、長期穩定性、環境適應性、機械強度等核心維度,具體如下:
?

一、核心測溫性能要求
寬量程與高精度
量程適配:需覆蓋目標高溫區間(如工業窯爐常用 0-1300℃,航空發動機可能達 0-2000℃),且在量程內線性度良好(非線性誤差≤±0.5% FS),避免分段測量導致的誤差疊加。
精度等級:高溫環境下精度要求更高(否則微小誤差可能影響工藝安全),例如:
工業級:誤差≤±1℃(常溫段)、±0.5% FS(高溫段,如 1000℃時誤差≤±5℃);
計量級 / 科研級:誤差≤±0.1% FS(如 1500℃時誤差≤±1.5℃),需支持校準溯源(符合 ISO 17025 標準)。
快速響應速度
高溫場景中溫度變化快(如熔爐升溫速率可達 50℃/s),傳感器響應時間(從溫度階躍變化到輸出穩定的 90% 所需時間)需≤1 秒,避免滯后導致的控制延遲(如熱處理工藝超溫)。
響應速度與傳感器結構相關:裸露式熱電阻 / 熱電偶響應快(≤0.5 秒),帶保護套管的需優化套管厚度(通常≤3mm)和材質導熱性。
二、耐溫與穩定性要求
長期耐溫能力
短期耐溫:可承受瞬時超量程高溫(如標稱 1300℃的傳感器,需耐受 1500℃/30 分鐘不損壞),適用于突發高溫工況(如電弧爐短路)。
長期耐溫:在額定高溫下連續工作(如 800℃下工作 1000 小時),性能衰減率≤2%(如熱電勢漂移≤1μV/℃,電阻值漂移≤0.1%/100 小時),避免頻繁更換。
抗熱沖擊性
能承受快速溫變(如從室溫驟升至 800℃,或從 1000℃驟降至 200℃),熱沖擊后精度變化≤±1% FS,且傳感器結構無開裂(如保護管、引線密封處)。
材質需匹配熱膨脹系數(如熱電偶保護管選用碳化硅,與內部芯絲膨脹系數接近,避免熱應力斷裂)。
三、環境適應性要求
抗腐蝕與氧化
高溫環境常伴隨腐蝕性氣體(如窯爐中的硫化物、熔融金屬蒸汽)或氧化氣氛,傳感器需具備耐腐蝕性:
保護套管材質:選用耐高溫合金(如 Inconel 600)、陶瓷(氧化鋁、氮化硅)或復合涂層(如鍍鋁、鍍鉻),避免被腐蝕穿孔;
內部元件:熱電偶絲需抗氧化(如鉑銠合金),熱電阻絲需用封裝工藝(如玻璃燒結)隔絕氧氣。
抗振動與沖擊
工業設備(如汽輪機、內燃機)高溫區存在振動(振幅≤1mm,頻率 10-2000Hz),傳感器需通過振動測試(如 IEC 60068-2-6),振動后零點漂移≤±0.5℃,結構無松動(如接線端子、套管固定處)。
抗沖擊性:能承受 100g 加速度的沖擊(如金屬液飛濺撞擊),核心元件(如熱電偶焊點、熱電阻線圈)無斷裂。
絕緣與電氣穩定性
高溫下絕緣電阻需保持穩定:傳感器引線與外殼間絕緣電阻≥100MΩ(1000℃時,施加 500V 直流電壓),避免漏電導致測量誤差。
抗電磁干擾(EMC):在高溫設備的強電磁環境(如高頻加熱爐)中,輸出信號(如 4-20mA)抗干擾能力需符合 EN 61326 標準,噪聲疊加≤0.1% FS。
四、機械與結構要求
結構強度與密封性
保護套管需耐壓(如工業窯爐內壓力達 0.5MPa 時,無泄漏),且機械強度高(抗彎強度≥200MPa),避免被物料撞擊或高溫變形。
密封性能:高溫下引線出口處的密封材料(如高溫陶瓷密封膠、金屬波紋管)需無老化開裂,防止水汽、灰塵進入傳感器內部(導致短路或元件氧化)。
尺寸適配性
傳感器長度需適配安裝場景:如深孔測溫需細長型(長度 1-3m,直徑≤10mm),表面測溫需小型化(直徑≤5mm,長度≤50mm),避免因尺寸過大影響設備運行或測溫點接觸不良。
五、輸出與可靠性要求
信號輸出穩定性
模擬輸出(如熱電偶的 mV 信號、熱電阻的 Ω 信號)需穩定,無漂移(如高溫下零點漂移≤±0.3℃/24 小時);
數字輸出(如 RS485、無線傳輸)需在高溫下通信可靠(誤碼率≤10??),支持遠距離傳輸(有線≥1000m,無線≥50m)。
長期可靠性與壽命
平均無故障時間(MTBF)≥10000 小時(工業級),高溫下壽命≥1 年(連續工作),且失效模式可預測(如輸出信號逐漸漂移而非突然中斷),便于提前更換。